弘农杨氏的风评想来不错,杨家三十三公皆为品行高洁,博学多识之人。
刘安从后世所了解到的,献帝困于深宫时,杨氏下一代家主杨彪也一直不曾背叛汉室,始终致力于救天子于危难之中。
看在这份忠义的份上,刘安倒也愿意去赴一下这午宴。
吃过早饭后,刘安到书房给贾诩写了一封信,将自己目前在洛阳的情况简单说了,让贾诩不要担心,同时询问夏侯兰等人以及涿县的情况。
写完让章迁用信鸽带去了涿县。
刘安也看了下当初留在洛阳的那些动物,成长势头都很喜人,尤其是信鸽,已经繁衍了十几笼。
时间眨眼就快到午时了,刘安从仓库里选了几瓶老干妈装入陶罐中,又装了两陶罐的细盐,都放在礼盒中,带了一名铁卫就去王朗宅邸赴宴了。
东海王家也是显赫名门,王朗在洛阳的宅第比刘安和卢植的院子都要大了数倍,装修虽然质朴,但也难掩其财气。
刘安到的时候,王家看门的一听说刘安身份,其中一人立刻便飞奔着去汇报了。
不多时,刘安便看到一名二十四五,身着长衫,头戴纶巾,书生气浓厚的俊朗青年急步而来。
但冲人家这热情,刘安便知道,自己的选择并没有错。
那人看到刘安,步子再次加快,上前拱手见礼:“东海王朗,王景兴,见过刘君。”
刘安回礼:“涿县刘安,刘长生,见过王君。初次登门,略备薄礼,不成敬意,望王君勿要嫌弃。”
说着,刘安朝铁卫示意,将礼盒奉上。
王朗自然婉拒:“刘君肯来已经给了王某莫大面子,还带礼物作甚!”
“一点心意。”
两人客气一番后,王朗带着刘安往客堂而去。
客堂早已备好茶点,两人相对而坐。
王朗自小以便聪颖,被杨赐收入门下后,跟随着大儒杨赐,经史子集也越发精进。
且他如今才二十多岁,正是年轻气盛的时候。
如今奉命拉拢刘安,自然少不了考校一番刘安的本事。
他当然知道刘安如今以军功显著,但王朗现下对军事没多少研究,且他认为,军功显著不代表就要对经史子集放低要求,好歹也应该达到标准水平才是。
同时既为县令,安邦治民亦是必修课。
若无法通过王朗的考校,他只能建议师尊放弃刘安。
当然,虽是考校,王朗态度却始终热情,言语温和,并无过激与讽刺之处。
只是,一番考校下来,经史子集刘安虽然只是达标的程度,但在治理民众上,刘安却总说出令王朗眼前一亮的见解来。
除此之外,刘安的见识,也让王朗这个比他大了六七岁的青年自愧不如。
从一开始的考校,谈到后来,变成了两人平等的讨论,聊到军事方面时,甚至变成了王朗请教。
王朗内心也从一开始的审视,变成了对刘安的推崇。
不止是王朗,刘安心中王朗的印象也反转了一百八十度。
毕竟三国演义中丞相骂人的那一幕过于深入人心。
从那个有些清瘦的厚颜无耻老头,到如今经史子集侃侃而谈,无一不通,翩翩君子的形象已经完全颠覆了刘安的内心。
而且此人在内政上的见解也颇深,若主政一方,刘安觉得王朗当为一干吏,心中不由便动了招揽的心思。
只是,以他如今县令的官职,哪有资格招揽杨赐的爱徒。
况且,他今天来是被对方招揽的,反客为主谈何容易?
不过,王朗聊得尽兴,早已忘了要招揽刘安这事。
午宴过后,两人又一直聊到日头西斜,直到屋内昏暗需要点灯的时候,王朗才反应过来,竟然已经到了这个时辰。
刘安也注意到天色已晚,便起身告辞。
但王朗还未完成任务,哪肯就此放刘安离去,于是厚着脸皮再三邀请刘安留下共用晚餐。
对于王朗的目的,刘安心知肚明。
他既然来了,自然有交好杨氏的意思,也不差这么会功夫,便答应下来。
杨赐被任命为尚书令的同时,也兼任九卿之一的廷尉。
而王朗抛出的橄榄枝,便是上表举荐刘安为廷尉左平。
廷尉左平,秩六百石,主要负责处理诉讼案件。
别小看这六百石的官,那可是京官,还是负责处理诉讼的官,各郡县解决不了的,以及洛阳的大小案件,都是交由廷尉左平处理的。
尤其是洛阳的案件。
洛阳豪门贵胄多不胜数,那些个世家纨绔,所犯案件不知凡几,若是处理,都会经过廷尉左平。
而那些纨绔为了平息案件,自然会巴结贿赂廷尉左平,好处能够拿到手软,可以说是个绝对的肥差。
当然,若来个公正廉明,拒不受贿,且绝不徇私枉法的人,那基本可以预判他被远调、明升暗降的惨剧了。
恰好,刘安就是这样的一个人。
不得已,刘安只能拒绝了这个橄榄枝。
但同时也表达了自己的心意,非是不愿,实在是性格问题容易得罪人。
王朗却对刘安这份坦诚异常欣赏,随后王朗又邀请刘安五日后参加一场洛阳世家子弟举办的经义论会,算是另一条橄榄枝了。
这次刘安没有拒绝,欣然答应。
轮回的前一日,也就是刘安赴王朗宴后的第四日,董卓与押运了大量战利品的魏续先后进京。
而皇甫嵩和朱儁的军队,早在几日前,便已回京。
刘宏得知董卓不日也将回京,便将论功行赏的日子往后拖了几天,待董卓进京后,一并讨论封赏。
于是在第五日,朝廷在非常朝的日子破例召开了朝会,刘安也被告知要参加早朝。
喜欢三国从获得第一亩田开始请大家收藏:(m.zonghengzw.net)三国从获得第一亩田开始纵横中文网 更新速度全网最快。